央廣網南寧6月19日消息(記者許大為)廣西在實施退耕護還林工程中,因地制宜,發展林下經濟,使退耕農民基本實現了“不砍樹也能致富”。
  今天,記者從金秀縣驅車一個多小時到達金秀鎮一個叫十六公里沖的地方,一路上,映入眼帘的儘是滿目蒼翠,各種樹木長得鬱郁蔥蔥。現在記者在十六公里沖,看到的大片竹林間的空地上,有一條小溪從山上流淌下來,就在小溪的附近佈滿了當地群眾種植的絞股藍。一位叫龐金蓮的群眾正在採集絞股藍。她告訴記者,這種植物既可以做藥材,又可以做茶葉。這幾年絞股藍的價格比較穩定,大約4塊錢一斤。她一天大概可以採摘20到30斤,一年採集三四次,可以收入4000多元。林下種植藥材可以說是金秀比較典型的林下經濟發展模式。
  而在採訪的第一站,廣西東蘭縣隘洞鎮牛角坡,記者看到,在大片的板慄樹下放養著成群的烏雞。據這片板慄林的承包者韓健介紹,板慄林是2001年退耕還林工程的配套荒山造林項目,面積有600畝。2007年開始掛果,現在年產量6到9萬斤,產值約40萬左右。2012年,他開始在這片板慄林下養殖烏雞,現在年出欄烏雞3萬隻,產值達到240萬元。東蘭縣現在已經建成林下黑山豬養殖示範場6個,烏雞林下養殖場5個。2013年,東蘭縣林下黑山豬出欄量2.17萬隻,產值近5350萬元,烏雞出欄量30萬隻,產值約1300萬元。
  廣西水熱條件好,發展林業的條件十分優越。在實施退耕還林工程時,各地充分發揮這些優勢,在保證生態效益的前提下,各地通過在退耕還林地間種牧草、桑樹等飼料樹種、草種,金銀花、兩面針等中草藥,以及劍麻等林下植物,發展畜牧業、中草藥和編織業。比如我們採訪的東蘭、鳳山、金秀三個縣,就分別發展在林下養雞、林下種桑、林下種藥的模式,在取得良好生態效益的同時,也兼顧了經濟效益,增加了農民收入。
  可以說,廣西通過發展林下經濟,促進了當地畜牧業、中草藥等產業的快速發展。至2012年,廣西全區林下經濟產業總產值達到350多億元,退耕還林工程區的農民逐步走上“不砍樹也能致富”的生態經濟發展道路。  (原標題:廣西大力發展林下經濟 生態與經濟共贏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j93yjfmq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